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子助力红树林绿色发展社会实践项目纪实:护湾区十里 盼百鸟来栖

发布者:伍玥琪发布时间:2022-07-27浏览次数:212


广东省深圳市分布着大面积的自然湿地,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沿海居民围垦、晒盐、养殖等活动影响,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甚至消失,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栖息地受损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城市发展需要,深圳湾北岸开展了填海造地活动,1991年以来因福田保税区、广深高速公路、新洲河排洪工程、凤塘河排洪工程、市水产公司、中波广播电视发射塔等城市建设工程,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基围鱼塘和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147.2hm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8%深圳妈湾修建原油码头、宝安区黄田修建深圳国际机场等,也使得红树林湿地面积大幅缩减。现有适合种植红树林的宜林滩涂多被列入填海造地规划之中,或已被围填造塘、大建工厂、道路等。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国共识,红树林能够在千年时间尺度内,持续将大量碳元素封存在土壤中,其储碳能力是陆地森林的6倍。过去半个世纪,深圳市红树林面积因综上原因减少了一半。在保护红树林的措施方面,深圳市一方面将现有的红树林保护起来;另一方面采取人工种植的方式进行恢复。

作为中国海洋大学学子,应该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海洋生命学院5名学生组建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子助力红树林绿色发展社会实践团,前往深圳市开展实地调研,了解红树林的生长习性,调查其周边生态环境,为深圳市红树林保护修复提出合理化建议

团队成员合影

红树林景观

第一站 深圳市红树林采伐补种项目炼苗区

团队成员开展社会实践,来到深圳市红树林采伐补种项目炼苗区。炼苗区的一大特色就是物种种类丰富,栽培较密。在中国海洋大学深圳校友会副会长、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理事佘忠明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了炼苗区树林中,深入了解了深圳红树林种类以及红树林在深圳培育现状。炼苗区培育了许多的红树林植物,涉及多个品种,如:水黄皮、海桐、杨叶肖荆、桐花、卤蕨、木栏、红海揽、海檬果、海滨猫尾等。目前从海南引进的“海桑”和从孟加拉引进的“无瓣海桑”树种占有滩涂大部分面积,而无瓣海桑是当前本土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

佘忠明带领团队成员走进深圳市红树林采伐补种项目炼苗区

深圳市红树林采伐补种项目炼苗区景观

第二站深圳市桂湾公园

接下来,团队成员来到深圳市桂湾公园。桂湾公园位于深圳市前海地区,自东向西呈带状分布,全长约2.2公里,红线宽度245米,总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是一个一河、两岸、多层级绿地湿地公园,沿岸遍布着红树林生态湿地系统。

深圳市桂湾公园景观

深圳市桂湾红树林生长区域

当前,桂湾公园各标段相继落成开放,标志着前海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正逐步实现“国际水城”“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作为前海生态园林的代表之作,桂湾公园已基本建成围绕水廊道而建的多层级带状城市公园,未来将打造更多城市公共景观地标,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

第三站深圳市海上田园

深圳市海上田园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入海口东岸,面积约163万平方米。海上田园南部是国家863科研项目红树林实验基地,是保持了深圳西部基塘特色的一处生态景观。

团队成员在深圳市海上田园选址调研

深圳市海上田园景观

在园区内,团队成员了解到有关红树林保护的相关项目,为研究种植耐盐红树林植物打下坚实基础,此类项目一方面可以促进养殖水产品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根区微生物降解净化能力,保护环境,减少水体污染。

第四站 深圳市前海红树林种植基地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来到了深圳市前海红树林种植基地。深圳大面积填海后,红树林数量减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基地从事红树林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在前海滩涂种植红树林的生态工程项目

团队成员在深圳市前海红树林种植基地进行调研

深圳市前海红树林种植基地景观

团队成员对项目负责人李燊进行了访谈。李燊指出,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现已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局面,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长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红树林整体保护,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学营造红树林,修复现有红树林。李燊强调,为了保证红树林保护修复做到具有科学性,应对不同品种的红树林进行研究,了解其生长条件,浸泡海水的高度,盐度条件等,按照红树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采取自然恢复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树林进行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对宜林地反复进行筛选,建立数据库。

第五站 深圳市街道红树林保护宣传科普

实地调研考察环节结束后,团队成员开始前往深圳市各街道社区,下沉开展红树林保护宣传科普,旨在增强居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规范公众的行为,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长期努力,公众意识和素质是生态文明的根基和底蕴,决定着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性内生动力。建设生态文明与每一个人的选择、行为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加深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让更多人具备生态文明观念、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从而推动全民行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

当前,我国正逐步建立起从国家到地方完备的红树林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整治红树林湿地入海排污口,实行严格的陆源污染物排海标准,对陆域各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进行深海排放;开展红树林环境常规化监测,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查处污染和破坏红树林的行为。

团队成员在深圳市各街道社区,为来往群众介绍红树林对于深圳市的重要生态意义,呼吁群众杜绝非法填海行为,不过度开发海水养殖,减少海水养殖污染。前往红树林湿地公园游玩时,不向海域中投放垃圾,排放污水。对毁林行为及时制止,可拨打举报热线,一起参与红树林保护行动中。

团队成员下沉深圳市街道社区进行红树林保护宣传科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红树林既是森林又是湿地,兼具森林“地球之肺”和湿地“地球之肾”的功能,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红树林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红树林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大部分红树植物都包含有丹宁的成分,这使得红树林可以在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生存下来。红树林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海洋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不仅生活着红树,还有大量的鱼、虾、藻类以及微生物等,构成一个多层级的水体净化系统。红树林的植物可以有污染的悬浮颗粒吸收,然后生活在里面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一同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进而起到净化海水的效果。

团队成员在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后,感悟良多。在实地调查途中,团队成员跟随生态专家们来到红树林培育基地,专家们休息的办公室是临时搭建起来的方舱,在海边研究红树林、讨论项目内容时,即使海风阵阵,阳光暴晒,专家们依旧戴着工地安全帽,认真进行工作;团队成员们亲身体验了红树林保护过程的艰难曲折,在对红树林进行研究及净化水质等前期工作时会遇到多种问题,如:污水排放等,为能使红树林生存下去,首先要减少源头的污染,并深入研究不同红树林植物品种所需水位高度,精准科学种植,提高红树林生存几率;后期团队成员前往街道社区面向公众开展了红树林保护的宣传科普,将所学所感分享给居民,切实提高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更多人具备生态文明观念,建立绿色生活方式。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子助力红树林绿色发展社会实践项目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科研应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经验,锻炼了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奉献意识,体现了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子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



通讯员:邹汤美 胡一旸 张景彧 余思捷 房晨 张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