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亮亮

发布者:杨光发布时间:2024-04-01浏览次数:3503








孔亮亮 博士(PhD McGill)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kongliangliang@ouc.edu.cn

鱼山校区化学馆106


个人简介:

孔亮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特聘教授,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QS2022世界排名27),师从生物海洋学和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学领域顶级专家Neil M. Price教授,主要从事海洋浮游植物吸收痕量金属营养盐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近年来以第1和通讯作者在Limnol Oceanogr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Microbiol等领域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和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等项目。目前担任《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编委(Associated editor)和海南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科研兴趣与研究方向:

生物海洋学;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1) 海洋浮游植物营养盐吸收的过程与机制。

2) 海洋浮游植物应对营养盐限制及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策略与适应机理。

3) 痕量元素的生物功能、毒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招生信息:

常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欢迎对生物海洋学和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学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课题组。对有海洋微藻室内培养、海洋分析化学、出海考察、统计分析等相关基础的同学优先考虑。

教育背景:

2012-2018, 麦吉尔大学(McGill),生物学,博士

2009-2011, 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学,硕士

2005-2009,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3-至今, 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特聘教授

2019-2022, 麦吉尔大学(McGill),博士后

2014,       美国杜克大学,访问

2013,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访问

2011-2012, 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助理

科研项目:

2023-2025,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科研启动经费(主持)

2024-2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2024-2026,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主持)

2024-2026,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主持)

2024-202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课题(参与)

科研动态:

全球约30%的海洋存在金属营养盐限制,痕量金属营养盐(包括铁、铜、锌、锰、镉等)作为许多重要功能蛋白的辅助因子参与各种细胞代谢过程,被视为限制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海洋中的痕量金属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图1),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调控因素,以及金属营养盐的生物功能和联动生态效应。

1. 痕量金属营养盐和海洋浮游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代表成果1:海洋硅藻吸收利用有机铜的机制。在海洋浮游植物中描绘了一个新的铜吸收路径(图2),修改了浮游植物只能吸收无机态金属离子的“Free-ion activity model”的经典理论,同时引导人们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中铜的生物可利用性。

2.海洋硅藻在低铜和高铜环境下的铜吸收机制(Kong and Price,2019, 2020)。


代表成果2:一种新的光照调控金属吸收的途径。以往的观点认为光照通过光化学反应影响浮游植物吸收金属营养盐,即光照可以催化有机金属的非生物光还原过程(abiotic photo-reduction),而认为光照对于浮游植物吸收金属这一生理过程没有影响。此项成果揭示了光照影响金属吸收的一个新途径,即光照通过提高细胞表面铜的还原速度,进而提高铜吸收速度,并指出了光照与金属营养盐相互作用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图3)。


3.  高光照提高铜吸收速度的机理(Kong and Price, 2022; Kong et al., 2023)。


代表成果3:海洋硅藻短期响应和长期适应海洋低铜的机制。分别从短期驯化响应和长期进化适应两个维度深入阐释了海洋硅藻应对海洋缺铜的机制(图4)。该成果首次用实验数据验证了“长期营养盐限制条件下,浮游植物降低该营养盐需求”的进化适应反应假设。相关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海洋硅藻在极端低铜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和应对机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调控因素以及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浮游植物的响应机制。

4. 首个铜调节的蛋白质组和转录组揭示了海洋硅藻应对海洋缺铜的机制(Kong and Price, 2020, 2022a, 2022b)。


代表论文(*通讯作者):

Kong L*, Li M, and Price NM. (2023). The influence of ligh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photoreactive and photostable iron(III)-ligand complexes to diatoms.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68, 1091-1104.

Kong L, and Price NM*. (2022). Light stimulates copper-limited growth of an oceanic diatom by increasing cellular copper(II) reduction─A rate-determining step in copper upta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6, 9103−9111.

Kong L, and Price NM*. (2022). Transcriptomes of an oceanic diatom reveal the initial and final stages of acclimation to copper deficienc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4, 951-966.

Kong L*, and Price NM. (2022). Long-term adaptive response of an oceanic diatom to copper deficiency.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9, 975184.

Kong L*.(2022). Cu requirement and acquisition by marine microalgae. Microorganisms, 10, 1853.

Kong L*, and Price NM. (2020). A reduction-dependent copper uptake pathway in an oceanic diatom.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65, 601-611.

Kong L, and Price NM*. (2020). Identification of copper regulated proteins in an oceanic diatom, Thalassiosira oceanica 1005. Metallomics, 12, 1106-1117.

Kong L*, and Price NM. (2019). Functional CTR-type Cu(I) transporters in an oceanic diatom.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9, 21, 98-110.

Kong L, Jing H, Kataoka T, Buchwald C, and Liu H*. (2013). Diver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ydrazine oxidoreductase (hzo) gene in the oxygen minimum zone off Costa Rica. PLoS ONE, 2013, 8,e78275.

Kong L, Jing H, Kataoka T, Sun J, and Liu H*. (2011).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nitrogenase gene (nifH)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quatic Microbial Ecology, 65,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