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合作研究发现海洋细菌在硫循环中的新功能

发布者:伍玥琪发布时间:2017-02-14浏览次数:1605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Jonathan  D. Todd博士与中国海洋大学(OUC)海洋生命学院张晓华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Dimethylsulphoniopropionate  biosynthesis in marine bacteria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gene in this  process”(海洋细菌对二甲基巯基丙酸盐的生物合成及其关键基因的鉴定)日前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http://dx.doi.org/10.1038/nmicrobiol.2017.9),彰显了我校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Todd博士和张晓华教授为该研究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海洋有机生物地球化学41521064)资助。

中国海洋大学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于2012年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以来,在我校中英联合研究中心的推动下,两校已在跨学科合作研究、学生联合培养、人员交流等多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自2013年起,中国海洋大学与东英吉利大学每年轮流举办双边学术研讨会,目前已举办届。张晓华教授与Todd博士自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相识,此后开始开展有关二甲基巯基丙酸盐(dimethylsulphoniopropionateDMSP)的微生物代谢机制研究方面的密切合作。

DMSP冷室气体二甲基硫(dimethyl  sulphide, DMS)的最主要前体物质,其由微生物裂解形成的DMS对全球硫循环及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影响。他们的合作研究发现分离自我国东海水体的团聚拉布伦茨氏菌(Labrenzia  aggregata)可以合成DMSP。这是首次发现海洋异养细菌可以合成DMSP,而此前普遍认为只有浮游微藻、大型藻类等真核生物才能合成DMSP。他们进一步从团聚拉布伦茨氏菌中鉴定出了DMSP合成的关键基因,而此前由于藻类的遗传操作体系不完善,一直未能鉴定出DMSP合成基因。

该项研究不仅发现了海洋细菌在硫循环中的新功能,促使人们重新评估海洋环境中DMSP的来源、分布以及海洋细菌在其中的贡献,而且对深入理解DMS的产生机制及气候效应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